一条“中国环流三号”实现技术突破的消息,迅速刷爆了各大财经圈。听说核聚变技术离我们又进了一步!56岁的老杨瞄了眼手机,发现“核聚变概念股”已经坐上了火箭,带着一颗躁动的心他打开了炒股软件,看到心仪的个股正飘红,手指都快按到买入键了。可关键时刻,他又给按下了。老杨纳闷:“技术是厉害,但股票是不是真的也能跟着赚?”
这不光是老杨一个人的问题。2025年真可以算“核聚变元年”,光是这一年,热搜已经刷了不止一波。1月的“东方超环”把温度拉高到了1亿摄氏度,稳态运行了1066秒;3月,传来“中国环流三号”实现“双亿度”运行的好消息;10月,BEST项目的重要核心部件顺利交付,甚至还有人开始嚷嚷,2030年有望点亮人类史上第一盏核聚变电灯。看上去这技术充满了无限可能,但稍微冷静一想,股市这事儿可就没那么简单了。
不得不说,这次的技术成果含金量相当高。别的不说,“中国环流三号”能在如此高温还能保持超高电流和高约束模式的同步运行,说明我们在可控核聚变这条“高难度”跑道上,稳稳地跑进了头部。再加上设备国产化率的提升,“玄龙-50U”这个核心装置完全国产化,大家伙再不用看别人脸色,这对中国整个核聚变领域无疑就是一剂强心针。然而,问题也就在这儿:技术是喜人的实验室成果,可离真正赚钱还隔了好几个太平洋。
千万别掉进“核聚变概念股”的坑,这里面的机会几乎都是镜花水月。为什么这么说?原因有三。
第一,技术落地还早得很,时间是个大坑。别看现在技术天天出大新闻,咱们也得认识到现实,离普及商业化还很远。燃烧实验、示范堆、商用堆这些步骤一套走下来,最快也要到2030年才能点亮一盏灯。如果盼着靠这些股票短期内赚上一笔,那可真是“望梅止渴”。这事儿其实挺像当年的石墨烯,从技术蹿红到现在都好几年了,相关股票早已跌得七零八落,赚头根本没有。
第二,业务关系太远,蹭热点为主。的“核聚变概念股”,大多数都是瞅准了热点,蹭个边角关系,实质上和真正的核聚变技术没什么深度绑定。就拿龙头玩家西部超导来说,它2024年的超导业务收入也才占到28%。更别提那些只贡献个位数营收占比的企业了,靠着所谓的“超导材料”概念,照样能把股价炒上天。
最后是估值的问题,太玄乎,没支撑。市盈率都高得离谱,什么80倍、120倍的比比皆是。就拿永鼎股份来说,它的市盈率竟然是120倍,这都翻了行业平均几倍了。但你瞅瞅,它超导业务的毛利率根本没支撑点,离成本回收都是问题,别说未来大赚了。
所以,横竖算下来,核聚变这块大饼更多是为国家未来铺路的,是科技发展的关键一步。但咱普通股民可别急着跟风跑,指望着能从中抠点油水出来改善晚年生活,这个算盘恐怕暂时打不响。就像当年咱国家搞航天,技术突破全世界都看得傻眼,可真要说炒出来一堆能挣钱的股票,你往一看,完全是另一回事儿。
老杨也算开了窍,他左翻右翻研究了半天那些飘红的票,发现自个儿一直关注的那个股票,竟然只有不到2%的收入是来自核聚变业务,但市盈率翻天了都快到100。立马放下手机叹了口气:“这怕不是高价接盘呐,技术突破是国家的,亏钱和风险却是咱自己的,我可不当这冤大头。”
说到底,未来核聚变必定是改变世界的技术,甚至改变整个人类能源格局,但当下跟咱股市投资没半毛钱关系。与其搏这种虚势蛊惑的“热概念”,不如看看那些业绩稳健线下还能赚钱的公司。要是真想追核聚变,那也行,给句大白话建议:记住“西部超导”和“安泰科技”这俩名字,等它们的核聚变营收真到五成以上再说。但问题是,到时候你还能等得如坐针毡吗?
身边总有那么几个热衷于概念股的朋友,追了一圈,回过头再看,钱包已经大缩水了。你觉得核聚变能如火如荼迎来商业化的那一天吗?到那时候,又有哪些企业能笑傲江湖?评论区咱好好聊聊吧!
广东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